对大多数市民而言,“生命的离逝”是一个充满悲伤的话题,甚至带着晦气。“殡葬”一词,更是多数人内心不愿触碰的禁区。然而,在生命的终点站,依旧需要有人为逝者留下最后的尊严,为生者延续爱的记忆。而民政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内共有8.6万人在全国各地4201个殡葬服务机构从事殡葬服务,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但他们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他们怎么来面对他人口中的“忌讳”,又如何和“告别”打交道,而这份职业的价值又在哪里?恰逢清明,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和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劳动模范、广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的殡葬服务从业人员冯丹一起聊了一下这份神秘的职业。
对于投身殡葬服务长达20年的冯丹而言,尽管每天都在为遗体防腐,为家属举行告别仪式,以及进行遗体火化,但在人们谈之色变的殡仪馆里工作,从来不是冷冰冰的一件事情,相反,她觉得“这样一个职业可以让人们一次又一次见证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在生命的终点站,可以给家属安慰,送逝者离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生活需要仪式感,红红火火、开开心心”……冯丹的朋友圈,和任何一个都市白领一样充满烟火味;从头到尾都是正能量。从事殡葬服务这一外人看来十分冷门的职业的冯丹,一点也不冰冷。然而,很少人知道,23年前,1999年,身高1米76,即将高中毕业的她梦想职业是模特、医生、老师或文艺工作者,在理想职业清单里,再怎么列下去,都不会有殡葬服务。而同一年的一场大学推介会成为了她职业选择的转折点。
“那时殡仪服务学专业的‘师哥’‘师姐’展示的是书法、健美操表演。”冯丹说,那一刻,大家的阳光形象也让自己眼前一亮,“真是亮瞎了我的眼,我没有想到这个专业的学生会是多才多艺、有人文气息,还这么阳光”。也是那一次,冯丹对殡仪服务学产生浓厚兴趣和好奇心,“但是想着,哪怕不做对口工作,也能有一技傍身。”
冯丹回忆道,4年的大学生活里,老师和同学们每天看的、讲的都是殡葬相关的东西,包括了殡葬文化学、历史学、服务学、防腐整容、机械原理等等,“上课的教室里甚至还摆放着棺材”。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掌握殡葬服务工作技能的同时,也在调整心理健康状态,探寻这份工作背后的意义。冯丹至今还记得各种第一次经历,说,“实习的时候,给逝者穿衣服,我要握着逝者的手,那种冰冰凉的感觉到现在还刻骨铭心;给逝者刮胡子的时候,我小心翼翼,生怕他会疼;而看着遗体被送进火炉时,那种逝者永生的感觉真是很强烈”。自然而然地,当她从校园的象牙塔走出来便开启了殡葬服务的职业生涯。
但更多的磨练和挑战,不在校园内,而是发生在殡葬服务机构内。现在回过头来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点不假。
从事殡葬服务20年,冯丹做过业务、礼仪、花圈、防腐等岗位,每天与死亡打交道,而工作技能也经历了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她还记得,有一次为一位逝去的老人化妆。按照常规应该是在脸部横向抹粉,她看见老人脸部消瘦,下意识竖向抹了一下,没想到逝去的老人一下子就“睁开”了眼睛。“我当时吓得赶快道歉,后来才知道,逝者的皮肤和生者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点弹性,所以眼睛才会有那样的反应。”她说。
聊起这件事情时,冯丹没有过多的惊吓和不适。她更在意的是一名职业新人在“热情”褪去后,如何克服心理上的不适。即使是科班出身的她,对此难免也会有困惑和犹豫。刚参加工作时,冯丹负责殡葬礼仪主持的工作,每天都要面对心情极度悲痛的家属。日子一久,她不自觉地在做饭时会哼唱哀乐、睡觉时会听见哭声、火车站说成火葬场……她说,这些毛病就是那时候烙下的,但这个工作真的值得吗?“每天的工作里,更多的是体力劳动,包括扫花碎、拖地、打扫厕所,大的告别礼堂,清洁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她曾经问自己,“我寒窗苦读十几年,现在却要靠出卖我的体力来养活自己吗”?
将她带出困惑的是殡仪馆里的人间温情。冯丹总能想起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一天,自己为一个因车祸丧生的男青年进行遗体整容,冯丹听见逝者妻子幽幽地说:“我们的幸福才起步啊,你怎么舍得离我们而去,孩子说她再也不喜欢太阳公公了,因为它也不能把你叫醒……”看着那张因车祸而面目全非惨不忍睹的脸,听着家属的那些话,冯丹的心一阵绞痛。“当时我一心想做的就是倾尽我的全力,最大限度恢复他的容貌”。为此,冯丹花了三个多小时,恢复男青年的容貌,而他的妻子看到后,激动地抱起孩子说:“快看,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冯丹就站在一旁默默地哭泣。她感觉自己找到了价值所在:“我们要让逝者的生命在生者的心中得到完美再现,帮助家属在告别中走出悲伤,感受到温暖。”
在不少殡葬服务从业人员看来,自己所在的地方,从来不应是生命的终点站,相反,这里能展现出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而殡葬服务也从来不是一种对生命的消解,相反,是帮助人们从仪式感中找到延续爱和记忆的地方。冯丹也是一次次见证这份意义的过程中,找到了“这份职业值得一直做”的理由,她说,在这里,见证了许多人间亲情和温情。
在广州殡仪馆曾经举行过这样一个告别仪式,一对情侣本已准备订婚,但女孩子却因急性白血病发作而离世。男孩子特意要求殡仪馆举办了一次婚纱告别仪式。逝去的女孩子身穿婚纱躺在棺材里,男孩子对着麦克风,唱起了《童话》。“当年我们还没有结婚,不能叫您们爸爸和妈妈,今天,我可以叫了,爸爸!妈妈!”,这是男孩子对着女孩子父母说的话,最真诚自然和发自肺腑的表达,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她对记者总结说,自己对这份职业的理解就是:给家属安慰,送逝者离开。即使是刚工作那两年觉得有点压抑,但是冯丹会不断告诉自己:我们给了逝者尊重、礼遇,让逝者很有尊严、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步,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选择殡葬行业,就远离了镁光灯,但是,工匠精神一样能成就一份职业。在4年的大学生活里,冯丹学习了殡葬文化学、历史学、服务学、防腐整容、机械原理,甚至学会计、管理、电工、驾驶,还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些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而20年的不断地进步和学习,让冯丹成了单位的多面手。
有一次,一名从国外赶回来的家属对挽联不满意,说家里是书香门第,不想太普通。于是,冯丹建议并帮他用他父亲的名字作嵌字挽联,写成“椿形已随云气散,鹤声犹带月光寒”。为了突出个性,冯丹还用白纸贴成回宫格,再配上飘逸的书法,告别厅顿时变得古色古香。家属非常满意,感叹说:“我的父亲坚持不肯出国,一个人在广州生活了二十多年,我们从始至终以为他在委屈自己,原来国内的服务比国外还好,广州的殡葬服务给我惊喜!”
冯丹觉得,能够做专业对口的工作,是一件挺幸运的事情,但这似乎远远不足。在她看来,如今的殡葬行业需要人文底蕴,也需要科技殡葬与民俗融合。“比如我们有时候给特殊遗体塑形,想把逝者的某个部位恢复成生前的样子,就觉得特别难,感觉知识不够用”、“入殓时还要学会用巧力”。即使安抚家属不是一个分内工作,但是冯丹和她的小伙伴们也希望多学点心理学,能够给家属一份恰当的安慰。
也是在这20年里,冯丹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广州的防腐整容技术在全国领先,冯丹在全国首届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金奖,2012、2015年还分别被评为了广州市和广东省的劳动模范,201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随着以冯丹为代表的新生一代成长,原本略显沉闷的传统殡仪行业,也变得更有活力。在冯丹看来,如今的年轻一代对殡葬服务更加理解、接受和包容,并且更看重调节自己的心态。同事们也会在一起互相排解、互相鼓励,单位也为他们设立了心理热线,不积极的情绪得到很好的消化。
“可能是年轻人比较想得开吧,这么多年不断感悟,反而促进了正能量的情绪,看得多了,所以我们都特别注重养生”,冯丹笑着说道。对于冯丹和她的同事们来说,是充当生命归途的送行者,“我们驻守在这里,为人生追梦,为逝者送别”。
“消费能力不如狗的男人”,在直播间被一位“女大佬”拿下了!消费界一直有一条不成文的鄙视链,调侃“男人的消费力不仅排在女人后面,甚至排在了狗后面”,但如今,这个“最难被撬动的花钱的那群人”也开始坐不住了。
17岁女子退婚不退彩礼,男方举牌喊退钱……知情人:38万元彩礼已退回33万元
来源:大河报 男方家属在讨要彩礼钱引发围观近日,山东济宁市梁山县一女子收38万彩礼后退婚不退钱,遭男方家庭多次声讨引发全城关注。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联合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广东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广东连山发现一两栖动物新物种连山角蟾(Boulenophrys pepe),相关科研成果近期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杂志《Zootaxa》上正式发表。
(一)近期,英国陷入大规模骚乱,纵火抢劫、打砸互殴事件席卷全国,一幕幕触目惊心。此次骚乱的导火索是7月29日英格兰南港的一起持刀袭击事件。一名17岁男子持刀闯入一家儿童舞蹈班行凶,造成三名儿童死亡、八名儿童受伤。
“司法建议书已收悉,我会将与贵院紧密合作,一同推动金融领域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助力南山区金融行业行稳致远……”近日,深圳市南山区金融行业协会在收到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书后,回复了包含五项措施在内的行动计划。
界面新闻记者 潘文捷界面新闻编辑 黄月《吉普赛郊游》“在广东,没什么是不朽的,包括一个人在那里长久生活下去的愿望,也会被微物之神霉菌瓦解。”路魆有过两次不愉快的职场生涯,并且备受家族疾病的困扰,他决定回到乡村写作,在充满孢子的空气中呼吸和创作。
据网络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档新片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16亿!《志愿军:存亡之战》《749局》《浴火之路》暂列新片票房前三名。
近日,山东青岛崂山区一女子驾驶路虎车逆行插队,殴打对向正常行驶的男司机林先生,致其口鼻出血。近日,林先生发声称“不考虑和解”,同时透露有关部门已经来医院探望。
前几年的疫情席卷全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有人失去了生命,有人失去了工作,也有人抓住机遇一夜暴富。2020年春节的时候,林栋的医疗公司“思瑞健康”原本都快倒闭了,自己身为老板都吃不起饭了,谁知道新冠疫情爆发了,这场灾难给无数人带来了痛苦,却也给了林栋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谁也没想到,这个国庆档争议最大的一部电影,竟然是《749局》。上映首日,影片就以20.4%的排片,收下1.73亿票房,位居单日第一。